日前,总投资15亿元的扬中市高速铁路高强钢棒项目正式开工。由此,扬中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铁高强钢棒生产基地。
“从危机中的财政刺激政策,到规划的调整实施,政府针对铁路建设的三年超2万亿元的空前投入,都强力推进了高速铁路建设的大跃进。”扬中市委书记凌苏用“大跃进”来形容高铁时代的到来。
作为占据全国工程电气产业市场20%份额的“中国工程电器岛”,扬中早在2008年就瞄准了高铁时代来临后的的巨大商机,于是,将产业布局定位与高铁市场对接捆绑,成为扬中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指向之一。
数据显示,近年来,该市累计投入50多亿元,新上高铁配套项目20多个,涵盖了高铁基础建设、电气自动化、车辆制造等重要环节。此举不仅提升了扬中工业企业的抗压性,帮助扬中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,而且促使扬中工业发生质的嬗变,扬中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绘就一幅高铁发展的绚丽蓝图。
2009年年底,武广高铁首列客车正式开通,平均速度341公里为世界第一,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。这条高铁的接触线组件,贴的则是“大全制造”的标签。
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线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,被人们称为电气化铁路的“生命线”,其制造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艺。
2007年底,大全集团承担了由铁道部下达的武广接触线国产化任务。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4月,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,大全安凯特公司凭借一流的制造和技术水平,完成了从设备安装调试至稳定生产,并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,最终生产出符合“武广”高速铁路标准的接触线。除武广线外,目前,大全还顺利完成了甬台温、郑西高铁的供货任务。
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工地,30%以上的高速铁路预制件均采用扬中天舜公司生产的无粘结高强钢棒。面对持续升温的高铁经济,他们投资15亿元,新上钢棒锚具连接件及钢拉杆件技术改造项目,大力扩展预应力高强钢棒产能,将生产能力提高到50万吨,年产值近100亿元。
而用于高速铁路机车制造系统的加热塔,目前也由扬中天力公司研制成功,并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此外,该市生产的超高压变流设备、电气化铁路预埋件、电加热管等高铁产品正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市场的“宠儿”。
据统计,2009年,扬中高铁产业板块实现产值36.5亿元,预计2010年将裂变为80多亿元。根据该市产业发展规划,到2015年,扬中高铁工业产值可望达到200亿元。